泉邊峭壁居~蒙提祖馬井/蒙特蘇馬井 Montezuma Well (Montezuma Castle National Monument) 景點攻略 @小真到處玩
公園官網:請點這裡
早期的歐洲移民誤認蒙提祖馬城堡 (Montezuma Castle)與曾經稱霸中美洲的阿兹特克(Aztec)帝國的君主蒙特蘇馬二世 (Montezuma II , 1470-1520)有關。因此臨近有些地方都以蒙提祖馬(Montezuma)為名,蒙提祖馬井(Montezuma Wel)亦然。事實上蒙提祖馬城堡是印地安原住民西納瓜人(Sinagua)於西元1100年和1300年間所建構的住居,遠在蒙特蘇馬出生之前。蒙特蘇馬二世的足跡從未到過蒙提祖馬城堡,更不曾踏足蒙特蘇馬井! 蒙提祖馬井 Montezuma Well 是一座天然的石灰岩滲穴(sinkhole,又稱天坑)。在一個接近圓形的峭壁下,有一翠綠的泉水。這個「井」,從峭壁緣邊到對岸峭壁緣邊直徑約386 英尺 (118 公尺)。泉池呈現罕見的對稱和大小。地下湧泉每天湧出約1,500,000 加侖(5,700,000公升)的泉水。峭壁之上有印地安先民掛壁而居的遺址。在缺水的區域裡,蒙提祖馬井從深深的地底升起,不斷地流出水流,彌足珍貴。千年以來蒙提祖馬井對曾經居住於此的人們都是一個神聖的地方。
直到2011年,蒙提祖馬井的形成都是一個謎。雨水和雪水的水流總是沿著無阻攔的路徑流,但是水流在這裡遇到一個比其它地方更堅硬的障礙。在蒙提祖馬井的下面,有一大片垂直的火山玄武岩岩牆,宛如一個壩堤將水攔住。水持續不斷侵蝕地下洞穴,直至洞頂崩塌,形成今日所見的滲穴(sinkhole,又稱天坑)。這麼美麗寧靜的水塘裡,卻無悠游的魚兒,原來泉水含有砷(arsenic)和高量的二氧化碳(carbon dioxide),魚在這樣的水裡無法呼吸存活。 考古證據顯示,從西元前11,000就有人類來到弗德谷地(Verde Valley),以蒙特祖馬井為家園。西元1100s,西納瓜人(Sinagua)開始在「井」邊峭壁裡建構掛壁住居,他們沿著峭壁緣邊建構了超過30個房間。1425年,西納瓜人移居他處。雖然蒙特祖馬井已「人去室空」,但是「建築者」的子孫們仍然會回來。霍皮(Hopi)、祖尼( Zuni)和亞瓦派(Yavapai)都訴說著他們祖先曾在井邊生活的歷史。西阿帕契人(Western Apache)數百年來也尊崇著這個「井」。
西納瓜 Sinagua 西納瓜文明約在西元500年和 1425 年間出現在維德谷地(Verde Valley)和亞利桑那州中北部。事實上從來沒有原住民的族裔叫西納瓜Sinagua。1939年考古學家哈洛德· 科爾頓(Harold S. Colton)創造了「西納瓜」"Sinagua" 這個專有名稱。西班牙語 ”sin agua” 是沒有水的意思。這個名稱的創發與早期西班牙探險家稱呼San Francisco Peaks為 ”la sierra sin agua” (沒有水的山脈之意)有關。後來的考古學家根據類似的陶器、工具、建築型式、埋葬習俗等,沿用稱這些區域的原住民文明為「西納瓜」”Sinagua “。 看到蒙提祖馬井(Montezuma Well)的第一眼,讓我想起了墨西哥尤加敦半島(Yucatán peninsula)的天然井(Cenote),尤其是著名的瑪雅遺址奇琴伊察(Chichen Itza)裡的獻祭之井(Cenote of Sacrifice)。蒙提祖馬井彷彿是天神遺落的一顆碧綠璀璨的翡翠,鑲嵌在上索諾拉沙漠(Upper Sonoran Desert )的綠洲中閃爍其光芒。👉 參觀蒙提祖馬遺址須走蒙提祖馬井步道 Montezuma Well Trail ,繞一圈0.7 英里(約1.1公里)。沿途有三個亮點:峭壁居Cliff Dwellings、雛燕室Swallet Rooms 和 泉水出口Outlet。
☆ 峭壁居 Cliff Dwellings 從停車場邊的巡守員所在的小屋開走,80 碼(73公尺)可到蒙提祖馬井峭壁緣邊的峭壁居Cliff Dwellings觀景台。在這裡俯瞰一泫碧綠寧靜的水塘,以及向左眺望峭壁裡的掛壁居。 峭壁裡有三座有著石砌牆面的住居。石灰岩峭壁裡的遮蔽處,好處是至少有一片依靠岩床的牆面和高懸的岩石屋頂。從1100~1400年,人們使用這些遮蔽處。考古專家雖曾加固維修但不曾重建。
☆ 雛燕室 Swallet Rooms 觀景台旁有岔路,往左從峭壁上走150碼(135公尺)下到雛燕室Swallet Rooms。一路踏石階漸下,兩旁是茂密的青綠漫草,旁邊豎有小心蛇的指標,走過時心裡真有點毛毛的XD。 雛燕室Swallet Rooms 不知道有沒有燕子?解說牌上提醒遊客:這裡面有 Townsend’s big-eared 蝙蝠孕育牠們的下一代。訪客勿入,以免驚擾蝙蝠,此外人類的進入可能帶來對蝙蝠致命的蝙蝠白鼻病(white-nose syndrome)病毒。
由於是一個天然的凹穴,只要在前面加一片牆一個門即可居住,凹穴住居冬暖夏涼。上頭有一團黑色是烹煮或火警所燻黑的。百多年前有幾個遊客在此噴漆,其中一個拓荒攝影師George H. Rothrock,借用門後的岩壁上留下他攝影拍照的廣告。 同路徑回到峭壁之上,岔路往右繼續走在峭壁的緣邊之上。沿途還有另一個俯瞰水塘的觀景台,可從另一個角度欣賞這個滲穴的風采。也經過一個似是普韋部洛的遺址,斷垣殘壁處述說著西納瓜人曾在這裡生活過的足跡。
☆ 泉水出口Well Outlet 步徑繼續前行,又有分岔路指標,走85 碼(75公尺)到泉水出口Well Outlet。走下峭壁,明顯感覺到樹蔭所帶來的涼爽,公園資訊說此處溫度比峭壁頂的緣邊還要低上華氏20度以上。想像曾在此地居住的人,如何在酷熱的夏天在此享受清涼!?
步徑的盡頭是泉水出口處,有施工的圍障禁止繼續前行,似乎正在施工中。見水從岩縫處流下。沿著小徑旁的小溝渠,據說從千年以前就已建構,經過無數次的修築,千年後灌溉的渠道仍為人們使用。灌溉渠道的更下面是比佛溪(Beaver Creek)緩緩流經蒙提祖馬井之旁。之後循原路回到主步道走回停車場,沿途偶見有一些植物的解說牌。04202023
著作權 ©️2023 LJC 版權所有
留言
張貼留言